|
|
|
 |
组合商品(把光标放在图片上可查看产品名称) |
|
|
|
|
商品简介 |
|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美国国家犹太图书奖(历史类)
阿兹列里研究所以色列研究英(法)文图书奖
追溯中东地区的纷争渊源
百年犹太民族艰难复兴史
深层次的以色列国家定位思考
1、以色列研究领域代表性通史著作
回答的问题·核心内容
以色列作为一个国家是从哪里来,如何演变,经历过怎样的坎坷与辉煌,为什么会变成今天的以色列,今天的以色列又面临着哪些问题。
2、40年犹太和以色列研究积累
作者安妮塔·夏皮拉,有40多年犹太和以色列历史研究积累,
曾因其出色的犹太历史研究获得以色列国家崇高荣誉“以色列奖”。
3、一部当之无愧的以色列史诗
内容特色·全面而厚重
不止关注战争冲突,突破性在于,突出展现以色列一步步成为至今状态的复杂性。
展现犹太政治、移民与国家建构、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意识形态基础。
4、对犹太人独特魅力的内在探索
叙事特色·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通过对日记、回忆录、文学作品的运用,展现出以色列历史的人文面向。
5、了解犹太文明、以色列和中东的推荐佳作
内容厚重、资料翔实,
不仅很好地展示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为了建立各自的家园,在巴勒斯坦这块土地上,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博弈和争斗,
也很好地梳理了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来龙去脉,
以及以色列与其他西方帝国的紧密关系,
对我们理解今天的中东格局和巴以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6、高档豪门轻型纸 别具特色的专色封面
内文采用60g豪门轻型纸印刷,顺丝纸张更容易平摊开,偏黄色护眼阅读,触摸手感好,比常规纸更轻;
封面采用PANTONE专色,呈现在200g高白高阶丽绮封面纸上;
封面图片选自犹太艺术家E. M. 利利恩1904年创作的《新故土》(Altneuland),寓意通过劳作重建犹太民族故土,实现民族复兴。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色列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通史著作,对了解当代以色列国家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生活等具有重要价值。本书回答了以色列作为一个国家从哪里来,如何演变,经历过怎样的坎坷与辉煌,为什么会变成今天的以色列,今天的以色列又面临着哪些问题和挑战。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引证了大量一手文献资料,参考了众多知名以色列史家的学术观点,并站在一个相对冷静、客观的视角阐述和评价了犹太复国主义、工党政府、以色列右翼、移民与族群、文化转型、政教关系、阿以冲突、中东和平等重要问题。
作者巧妙而娴熟地将以色列历史重大的阶段性转型及以色列宏大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思潮的嬗变同精细生动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情节的描述紧密结合在一起,读来让人感到鲜活而饱满,同时又有重大的思想收获。
本书出版后赢得广泛赞誉,获得2012 年美国国家犹太图书奖(历史类)和 2014 年阿兹列里研究所以色列研究英(法)文图书奖。
作者简介
[以色列]安妮塔·夏皮拉(Anita Shapira),1940年出生于波兰华沙,以色列著名历史学家,40多年犹太历史和以色列历史研究积累,特拉维夫大学荣誉教授,其研究广泛涉及以色列及巴勒斯坦犹太社区的政治史、文化史、社会史。2008年,因其出色的犹太历史研究获得以色列国家崇高荣誉“以色列奖”。 胡浩,教授,博导,哲学博士,河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中东学会理事和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犹太—以色列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和省部级项目,出版有《美国犹太教史》《犹太文明:比较视野下的犹太历史》等译著,在《世界历史》《世界民族》《宗教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近40篇。 艾仁贵,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河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犹太—以色列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出版有《马萨达神话与以色列集体记忆塑造》《犹太人与现代资本主义》《犹太人与世界文明》等专著和译著,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目 录
致谢 / Ⅰ
作者说明 / Ⅲ
部分 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想与实践(1881— 1918)
章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兴起 / 003
第二章 犹太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圣地上的首次相遇 / 027
第二部分 正在形成中的国家(1918— 1948)
第三章 英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 / 069
第四章 委任统治时期的移民与定居活动 / 103
第五章 作为一个国家雏形的伊休夫 / 119
第六章 伊休夫的社会、文化与精神 / 133
第三部分 国家构建(1948— 1967)
第七章 独立战争(1947—1949)/ 157
第八章 以色列民主的创制 / 180
第九章 国家构建:经济、发展与大政府 / 210
第十章 大阿里亚:大规模移民 / 222
第十一章 变化社会中的文化与规范 / 247
第十二章 政治、和平与战争 / 274
第四部分 战争的十年(1967— 1977)
第十三章 改变中东格局的六日战争 / 299
第十四章 亢奋的年代(1967—1973) / 312
第十五章 1973 年赎罪日战争 / 330
第十六章 赎罪日战争后的以色列社会 / 343
第五部分 和平、战争与犹豫不决(1977— 2000)
第十七章 贝京上台执政 / 361
第十八章 僵局年代:以色列认同的演变(1984—1990) / 397
第十九章 充满希望的十年(1990—2000) / 430
结语 / 479
注释、参考文献、推荐阅读 / 487
译后记 / 535
媒体评论
一本不可或缺的以色列指南……作者竭力侧重于对以色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史的研究,并巧妙地运用希伯来文学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她简洁地捕捉到了时代精神。
——《出版商周刊》
以色列著名历史学家安妮塔·夏皮拉的新作《以色列》引人入胜,她阐释了阿拉伯人对1947年阿以分别建国的思考,以及从19世纪90年代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开始到2001年第二次因提法达的这段历史,涵盖了众多出人意料的真实事件。通常的以色列历史讲述的只是从一场战争跳转到另一场战争,而这本书捕捉到了这个国家的复杂多样性、文化丰富性,及其为生存而斗争的另一面。
——《犹太周刊》
对于那些不知道这个国家过去历史的错综复杂性质,只知道构成其历史的战争事件的英语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本急需的入门读物……夏皮拉这本书通俗易懂,为那些不熟悉这个犹太国家的人提供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文本。
——《耶路撒冷邮报》
在线试读
结语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之所以能够吸收犹太民族中的理想主义元素——犹太民族的青年——是由于在犹太民族的需要与时代精神之间所建立的历史联结。各民族为他们的自由而奋斗,帝国衰微,新国家出现,乐于为民族的利益而进行自我牺牲都是这种时代精神的重要方面。这也是一个信念可能改变世界的时代,在这场变革中,剥削和不公正将会结束,天国将会在地球上出现。在巴勒斯坦产生真正有形的犹太实体之前,源自对一个公正社会的希望以及为民族独立进行斗争的理想主义为早期犹太复国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驱动力。尽管这些在犹太复国主义者的词典中被称为拓荒者(先锋者)的理想主义者在犹太人中所占的比例微不足道,但正是他们创造了犹太人认同的标识和象征,并提供了犹太人能够作为一个民族在以色列地生存的活生生的例子。尽管伊休夫的大多数成员都不属于这个少数群体,但是他们都接受了这些先锋者的引导性规范,这些规范提供了建立国家的合法性、路径以及开创者的神话。就是这些犹太拓荒者,他们在国家建立的过程中树立了行为榜样,创造了支配性的文化,并创造了主要的民族精神。
不过,自从萨达特访问耶路撒冷以来,以色列在中东的非法化已经有所减弱。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从初的温和发展到阿拉伯联盟的承认及和平化,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尽管双方充斥着苦难和暴力,但以色列地并没有经历过在一些欧洲国家发生的种族灭绝或大屠杀,甚至一直到近的20世纪90年代都没有出现过。与其他民族间冲突相比,巴以冲突仍然是有限度的,即便是考虑到定居点和以色列对民众起义的镇压,或另一方面,即自杀性恐怖主义。由于以色列是冲突中较强的一方,可以说它在这场斗争中对自己施加的道德限制是值得赞扬的。
自1967年以来,对犹地亚、撒玛利亚和加沙地带的占领给以色列社会蒙上了阴影。大以色列支持者和支持“领土换和平”的人之间的两极分化已经改变了以色列的政治。以前左翼和右翼的分歧反映了不同的社会观点,而现在以色列政治中,身份的指示者——鸽派或鹰派——体现的是关于以色列新近占领领土的不同立场。这种冲突的主要内容已经规避了以色列社会本身的问题。对和平进程的失望削弱了以色列左派的力量。然而,终的转变不是向右,而是向中间。在大多数以色列公众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冷静的和平意愿,但没有了20世纪90年代早期那种弥赛亚的热情。
今天以一个局外人身份观察以色列,看到的是一个分裂的社会,国家缺少团结,各种组织和部门之间相互斗争,组织凝聚力削弱。但从外部来看,这种观点容易导致错误的分析。关于以色列社会正在崩溃,只需要后一击就能把它消灭的评估是否促使阿拉法特加强了第二次因提法达的烈度?事实证明,当这个充满不平等的社会面临来自外界的危险时,它会召唤出坚定的意志,团结一致,找到共同点,鼓起勇气面对攻击者。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人们就会发出这样的声音:为什么只有在危机时刻才会出现这些志愿服务和爱国精神的优良品质呢?
|
|
|
购买该商品的会员还购买过以下商品 |
|
暂无购买信息!
|
|
|
相似商品 |
|
|
|